close

一個人的旅行

 

去過十幾個國家,不管是居住,唸書還是旅行,我一直以為自己還滿獨立的,雖然方向感不是一流,神經卻是第一大條。剛學會開車那幾年,去哪裡玩都覺得開車才是王道,不管是跟朋友還是當時男友(現在老公),兩人以上即可成行。開車旅行有一種隨性又瀟灑的愜意,後座放滿所有必需的和不必需的,啟動引擎後好像四處都可以為家。

不過自從嫁給了自稱人肉GPS的老公,搜尋方位的功能被收到衣櫥最角落, 不管去哪裡,我都樂意被牽著鼻子走。幾年來不用自己規劃行程也不用沿途撒麵包屑做記號的後果是,連地圖兩個字都快要不會寫。

直到前陣子有個假期,不長不短,剛剛好適合單一城市的定點旅行,老公因為得上班,爽快批了我的預算和假單。正當我還在巴賽隆納,阿姆斯特丹,歌本哈根,巴黎,倫敦等目的地猶豫不決時,突然回過神來驚覺來我得自己一個人去旅行!不過這樣的驚慌失措只持續了兩秒,A型的人最受不了被激,一但被逼到絕路,內心深處的休眠火山就會大噴發。因此自從接受了這個事實後,我成天沈浸在即將進行人生中第一次一個人自助旅行的亢奮情緒!

既然要來場華麗的冒險,英語可以通的地方通通被我打叉,我決定要向惡名昭彰,傳說中對觀光客極不友善的巴黎挑戰。

 

五光十色的巴黎

 

第一次,又是一個人來巴黎,我心想從熱門景點入門應該最容易。萬萬沒料到的是,巴黎腹地廣大,景點多到滿出來,哪怕只選三個大型博物館,可以輕輕鬆鬆消磨掉四五天的時光。具有經驗的朋友告訴我,若要細細品嚐巴黎,應該好好待一個月。不過我只有四天,而且住在距離巴黎只有三小時半的車程,要再來造訪不怕沒機會,大刀闊斧選了幾個我最興趣的景點,展開這次旅程。

 

聖心堂 (Basilique du Sacré-Cœur)

在天上也在人間 

 

由於我下榻的旅館位於蒙馬特(Montmartre)山丘底check-in要了房間鑰匙梳洗一下,我就往山丘上這座奇異的白色教堂出發。越往上走人潮越洶湧,到了教堂底下已是萬頭鑽動,完全不因身處山丘之頂而遺世孤立。這樣的盛況我記得在義大利看過幾次,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,威尼斯的聖馬可,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,比薩或是米蘭的主教堂,外面也都是川流不息的觀光人潮,但在這裡,似乎還有更多的遊客來此感受這奇異的氛圍。因為他居高臨下,卻容易親近,外表純淨,卻被塵世喧囂包圍,他在天上在人間,或許就是這樣刻意抹去的距離,讓人更能感受到救贖。 

 

聖心堂 

 

查了Wikipedia後發現,這座教堂的石材是石灰華(travertine),會不斷滲出方解石的成份(calcite),才使得教堂外觀能夠維持純淨的白色,不會因年代久遠或污染變色。至於年代,以教堂來說並不算太久遠,建造時間為1875-1914年。比起動輒橫跨四五世紀的其他著名教堂,外觀容易因時間和重建的因素混合不同年代的風格,而聖心堂因為年代距離現在不遠,教堂的形式和風格維持了統一的羅馬拜占庭式(Roman-Byzantine)。三個巨型拱門撐起的柱廊,以及上方矗立的聖女貞德(Jeanne d'Arc)及聖路易九世(Louis IX de France)青銅雕像則象徵了法國革命的精神。

 

 

聖心堂 2 

聖心堂 3

 Note

 

香榭麗舍大道 (Avenue des Champs-Élysées)

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

 

香榭麗舍原是直接音譯自法文 Champs-Élysées來的,字面上的意思是愛麗舍園地。而這名字的起源來自希臘神話中的極樂世界Elysium (Elysian Fields),英雄仁義之士死後靈魂的安息之處。

這條兩公里長,始於協和廣場(Place de la Concorde),終於戴高樂廣場(Place Charles De Gaulle),由埃及方尖碑(L'obélisque )及凱旋門(Arc de Triomphe)標示出兩端的大道,確實是現代人的極樂世界。

 

CE
大道兩旁林立的精品店,露天咖啡座,大型商城等引來川流不息的車潮和人潮,縱使馬路和人行道再寬敞,也敵不過春天裡來自全世界想要一親香榭麗舍芳澤的遊客。坐在露天咖啡座的,排隊等著入席的,駐足觀賞櫥窗的,走馬看花的,拍照的,維持秩序的,把人行道擠得水瀉不通,像鍋煮沸的湯,一不小心泡沫就要溢出鍋緣流到馬路上去。我想,大概是因為每一個來到巴黎的旅人,都無法抗拒“在香榭麗舍大道啜飲咖啡”這樣的浪漫想像吧?

 

凱旋門象徵拿破崙政治軍事勢力的巔峰,位於戴高樂廣場中央( 原名星型廣場,Place de l'Étoile ,象徵十二條呈星芒放射狀的大道),環狀道路僅供汽車通行,行人要參觀或登頂都要走地下道,更襯托出此巨型拱門的非凡氣勢。巴黎可登頂之處甚多,我心中已有選擇,便沒隨其他遊客入內了。

 

IMGP6576.JPG 

 Pixnet4.jpg 

羅浮宮 (Palais du Louvre)

鉛華褪盡成永恆 

來巴黎朝聖而竟沒參觀羅浮宮者,大概也只我一人了。原因很簡單,這是下一次再次造訪巴黎的遺珠,不過沒有遺憾,因為我想我很快會再回來。由於單身旅行,我計畫每日在七點左右結束當日行程,羅浮宮就是這一天的最末一個行程。從凱旋門一路走到協和廣場,穿過杜勒利花園(Jardin des Tuileries)來到羅浮宮,這段在地圖上用手指輕輕滑過的直線路程,化成實際踩在地上的步履,花了我一個半小時。原來巴黎有這麼大!

 

 IMGP6610.JPG 

冬盡春來的陽光對歐洲人來說簡直是一股魔力,是上天的恩賜,是不能暴殄的天物。杜勒利花園的水池旁,樹蔭底,長椅上處處是貪婪繾綣於萬縷春光的人們。我背著行囊不停踩著步伐,迫切地想快點見到這座住過好幾代法蘭西皇室的皇宮。正當我快要失去耐性時,一座小巧的凱旋門映入眼簾,拱門後隱約可見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,

 

Louvre 

 

在這以前,我不曉得玻璃金字塔一共有四座,一大三小,更不知道除了金字塔旁環繞著數個水池,巧妙地將四周的景致聚攏到水池與玻璃組成的流光世界。立體的和平面的,流動的和靜止的,古典的和現代的,繁複的和簡約的,都在這個空間裡交織,給我一種非常奇特的空間經驗。

IMGP6629.JPG 

 IMGP6645.JPG 

IMGP6652.JPG 

 

IMGP6655.JPG 

  

儘管這樣的設計充滿爭議性,我卻覺得這正是巴黎帶給我的感覺,一個充滿歷史感與現代感的城市,如同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一般,存在於俗世之間卻又超越時代,種種變遷更加顯現出其永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